翻新卫生巾、保水虾仁……今晚央视315晚会曝光这些乱象!

来源:优游平台网址 发布时间:2025-04-13 03:57:48

  2025年“3·15”晚会聚焦“共铸诚信提振消费”主题,将关注食品安全、公共安全、金融安全、数字化的经济等领域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

  315晚会接到消费者举报,位于济宁市梁山县的“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在销售劣质卫生巾、婴儿纸尿裤,且数量巨大。记者以订货为由,见到了公司负责人刘总,他说企业最主要的业务是废品回收,即从纸尿裤和卫生巾生产厂商购买不要的残次品、下脚料等生产垃圾。

  在希希纸制品的仓库里,工人在方桌上敲打拉拉裤,使其恢复蓬松状态。记者发现,这批婴儿拉拉裤分属母婴用品品牌嫚熙和中亿孕婴。

  记者了解到,按照行业规范,正规的一次性卫生用品厂家对生产线上淘汰的残次品、下脚料等生产垃圾,都要进行切碎处理,才能够流出企业。对此,刘总表示,他能做成这种生意,重点是打通了企业内部的关系。“国内的市场,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和我这儿挂着钩”。在记者调查的过程中,有采购商前来采购好之、米菲、Babycare等品牌的婴儿纸尿裤,以及“二等品”的自由点品牌女性安睡裤,“我自己用,我做网店”。此外,刘总还和记者说,挑选“二等品”剩下的垃圾他也有生财的办法。在一个车间里,地上堆满了各种卫生巾纸尿裤的生产垃圾,其中不乏全棉时代、苏菲等知名品牌产品。这些垃圾被打碎后,将重新分离成为木浆、吸水高分子树脂等几种一次性卫生用品的原材料。刘总和记者说,这些回收料,在市场上很受客户欢迎。就这样,卫生巾纸尿裤的生产垃圾,一部分作为“二等品”,被挑出来流入市场直接销售,剩下无法再挑选利用的部分,被投入机器,生产成回收料,再次流入一次性卫生用品的生产企业。

  “出差旅行新选择”“EO灭菌、不用洗直接穿”“抑菌率高达99%”,2025年,一次性内裤凭借方便、卫生,成为市场热销的产品。但火爆热销的背后,事实真的如此吗?

  2025年1月,记者来到了商丘市,知情人和记者说,当地有多家服饰加工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内裤,并不卫生,根本就不会杀菌。产品包装上标注的面料材质是“棉”,实际却使用的“涤”,在一些型号的一次性内裤上,企业直接写上“纯棉”,严重“货不对板”。

  在健芝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和记者说,企业能提供“代加工”服务,他们生产过“初医生”一次性内衣、“贝姿妍”一次性内裤和“浪莎”一次性内裤,为了控制成本,部分产品不进行杀菌消毒。

  啄木鸟家庭维修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家电维修平台,公司宣称在国内300多个城市都有业务开展,在线万名之多。记者在网络上查询发现,啄木鸟家庭维修平台在某投诉网站上的投诉量超过6000条。

  央视记者以应聘的方式,进入了啄木鸟公司,几乎每次上门维修都能见识到“新套路”:一位客户水龙头没打开,导致洗衣机无法进水,师傅上门打开了洗衣机的水龙头,收费100多元;燃气灶没电,客户更换电池后没拿掉电池帽,给客户更换成本20元左右的点火器,再将电池帽拿掉,收费250多元。

  315晚会接到群众举报,称有部分生产厂商在加工水产品时违规、超量添加保水剂。保水剂即食品水分保持剂,常用复合磷酸盐,能保持虾仁的水分、提升口感和延长保质期,业内称这样的方式为“保水”或“泡药”,但部分企业却用保水剂来“给虾增重”。

  例如,一家公司的虾仁磷酸盐添加量达到千分之三十,浸泡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保水率高达百分之二十,这会导致虾仁磷酸盐含量严重超标,企业负责人却对此并不在意。毕竟水比货压秤,添多少,就能多出多少重量。在另一家水产企业的生产现场,泡完药的虾仁被迅速送入冰冻环节,工人和记者说,包冰是为了二次增重。记者问:“包冰衣最高能包到多少?”工作人员说:“多少都能包,70%都能包,一斤解冻之后只有三两虾仁。”

  眼下,在一些平台热推的短视频评论区里,仔细翻看就会发现,这些留言中都在反复出现一个高频词——“电子签”。用电子签在陌生人之间借钱的方式,真的靠谱吗?

  记者发现,在借贷宝平台签了正规的电子签协议,打了电子签的欠条,但实际交易的时候,真正的交易却不在平台上进行。多位在借贷宝、人人信这些电子签平台上签条借款的人和记者说,即便遭遇了放款人的高利贷和暴力催收,由于不清楚其实际身份信息,根本没办法起诉。

  近年来,网络上出现了很多“精准获客”的广告,声称通过这种“大数据获客软件”,商家能精准获取海量目标人群的消费习惯、手机号码等信息。

  根据推销信息,记者找到了一些公司。在云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说,他们的获客软件能够将商家想要的关键词设为标签,软件会自动在选择的短视频平台上扫描评论区,一经发现与标签词相关的评论,就会强行抓取这个用户的电话、微信账号等信息。此外,这款获客软件,还能帮助商家监控和偷取自己同行的直播带货数据,去对方的直播间“截流和引流”。在绿信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和记者说,他们的这些软件都是用爬虫技术,偷取消费者个人隐私信息的。

  在调查过程中,知情人还和记者说,市场上现在最厉害的“获客”公司,不单单是在网络上偷数据,还能使用电子设备的三网通信大数据进行获客。在一份宣传资料上记者看到,此公司将个人用户分为9种类型,个人标签达到3800项,网站2亿多个,互联网品牌6万个,每日处理数据量达到了100亿条。

  一年多来,网络上出现了很多所谓“外呼”业务的广告,这些外呼公司的核心业务,就是帮助商家向手机用户拨打自己的营销电话,俗称“电销”。这些外呼公司打着“高效触达用户”“精准拓客”等旗号招揽生意,甚至还宣称能够最终靠AI智能机器人拨打营销电话。

  根据这些“外呼”网站上的联系方式,记者前往多地做出详细的调查。眼下,使用所谓人工智能机器人拨打营销电话慢慢的变成了行业主流。首先是机器人不知疲倦,可以日夜拨打营销电话,其二,智能机器人输出的声音由真人录音制作而成,让接听用户难辨真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无论是外呼智能机器人,还是真实的电话营业销售人员,不经消费者同意拨打这类营销电话,都属于违反法律行为。

  记者在2025年1月,来到南宁的科德国际五金市场,这里是华南地区规模较大的五金机电市场之一。记者在市场调研发现,这里一些商家销售的电线电缆产品报价明显偏低,说辞也基本一致,那就是他们售卖的是所谓的“非标线”。简单来说,所谓“非标线”,就是未达到国家检验测试标准的电线电缆。

  贵阳的金石五金机电城,是华南地区规模较大的五金交易市场之一,然而,部分商家竟也在售卖同一规格、两种价格的线缆。这些暗地里流通在多个市场里的非标电线电缆,究竟又是谁生产的呢?

  记者按照销售商家提供的地址,来到了位于安顺市的金明阳电线电缆公司,此公司对外宣称自己的年销售额过亿。负责公司销售的陈总和记者说,他们企业能按照客户的真实需求,生产不达标的电线。在多个商家提供的供货名单里,润雄电缆集团有限公司也多次被商家们提及,主管销售的负责人范经理介绍,他们厂生产的“非标线”,不仅外观和国标线一样,还能提供齐全的资质报告,能轻松实现“造假一条龙”。

  据应急管理部统计,在国内重大火灾的案例中,因线%以上,居各类火灾之首,全国近十年来发生因电缆着火蔓延成灾的重大事故逾百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