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隆子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内,25岁的平措拉姆第一次完整地完结了一台子宫肌瘤除掉术。此刻,25岁的平措拉姆参加作业刚满3年。
相同来到隆子县人民医院作业3年的,还有湖南省常德市援助山南市隆子县人民医院医疗作业队的副主任医师李曼婉。
作为辅导这台手术的带教教师,李曼婉全程“甩手不放眼”,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协助平措拉姆完结“蜕变”。“看到年青医师勤奋好学、前进很快,我觉得特别欣喜。”李曼婉说。
3年前的那次相遇和结缘,成果了这对“师徒”的一段美谈,敞开了平措拉姆的作业生长“加速度”。
这样的故事并不是个例。李曼婉力求让每个科室搭档都能生长为独立自主的专业能手,活跃推动由“输血式”医疗向“造血式”医疗改变,为隆子县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妇产科医疗团队。现在,李曼婉共有4名学徒,有两名获得中、高级职称。
医师的生长便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进程。刚到隆子县人民医院时,李曼婉发现,不少搭档根底薄弱。为此,李曼婉从思想上“传”、从事务上“帮”、从作业上“带”,反反复复地讲,一遍一遍地教,循循善诱,将自己的常识技术经历倾囊相授。她从最根底的解剖学开端讲起,抽时刻制造课件、购买医学模型模具、打造学习室、拟定课程方案,一步步帮咱们夯牢医学根底。一同,在查房、手术进程中,耐性解说演示,努力提高咱们的实操水平。
“李教师带教时,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解说谨慎具体、操作过程明晰、演示一望而知、比方通俗易懂,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各环节都讲深讲透,让咱们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平措拉姆说。
在李曼婉看来,妇幼作业的开展关系着女人的健康、家庭的美好,容不得半点大意。一天24小时她的电话都坚持疏通,随时待命。
2022年11月,一天晚上9点多钟,医院来了一位宫外孕大出血患者,状况非常危殆。李曼婉得知状况后,冒着冬夜刺骨的北风赶到医院抢救患者。当晚,另一位孕妈妈呈现胎儿宫内困顿现象,存在生命危险,急需进行剖宫产手术。面对2台手术,李曼婉临危不乱,与科室搭档一同施行了手术,挽救了3条生命。
手术完毕后,已是东方欲晓,通过时刻短歇息,李曼婉又开端了一天的值勤作业。“晚上接急诊,深夜救患者,这样的作业时有发生,作为一名医师已经是习以为常了。”
繁忙的日子里,李曼婉总觉得时刻不够用。一转眼就到了2023年2月,为期一年半的医疗人才“组团式”作业到期了。是去仍是留,李曼婉面对困难的选择。
为了边疆地区妇幼作业的开展,为了大众“母子安全”的期盼,2023年3月,李曼婉请求持续。
在她的协助和协调下,隆子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建成了集妇科、产科、方案生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临床科室,大力推动临床带教、门诊医治、临床手术、科室办理等作业,妇产科医疗水平完结了质的腾跃。
“近年来,全县危殆重症孕产妇转诊率清楚明了地下降,孕产妇死亡率为零。”李曼婉和记者说,科室施行了臀位产钳助产、腹腔镜微创手术、危殆重症剖宫产术、无痛分娩等2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科室每年完结妇产科类麻醉手术百余台。
走进妇产科门诊室和住院部,房间亮堂整齐,医师有条有理地作业着,患者有序承受诊治,医治室、手术室、标准化产房、孕妈妈校园、新生儿沐浴游水设备等一应俱全。患者家族次仁央宗说:“我妈妈的病是在农牧民免费健康体检中发现的,医师主张尽早做手术。这儿的医疗水平高,医护人员和颜悦色,我妈妈手术后康复很快,现在已能下地了。”
为推动隆子县医疗卫生作业再上新台阶,近来,李曼婉正争夺多方力气支撑,活跃地推动妇产科高水平临床要点专科建造。(西藏日报记者 汪纯 丹增平措 武沛涛)
由亲笔题写刊名的《党建》杂志,由中央宣传部主管,是党中央办的关于党的建造的综合性党刊。[具体]
点击党建网,便是咱们的;阅览《党建》杂志,便是咱们的朋友。让咱们共同为党的建造添砖加瓦。